管理动态
Trends
首页 >> 研究院动态 >> 新闻中心
中国财富管理业应如何迎接黄金十年

 英国《金融时报》中文网投资与财富管理编辑 冯涛

在西方发达国家,专业财富管理机构被大众视为财富的忠实守护者,人们将手中可支配的财富交由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全面规划、打理,并最终达成人生目标,是具有悠久历史的。在中国,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,中国家庭居民收入大幅提升以及财富的积累,人们的财富管理意识也快速“升温”,投资者对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也愈加迫切。

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展开,利率市场化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以及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,必然推动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快速发展。上周举行的“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第二届年会”上,与会嘉宾们纷纷预测未来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有望迎来“黄金十年”。

现阶段中国财富管理业者主要包括商业银行、证券公司、基金公司、信托公司、保险公司、第三方理财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机构,其中商业银行是财富人群主选的财富管理机构。截至2013年底,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余额逾10万亿元,信托产品资产规模超12万亿元,主权投资基金资产规模在4万亿元以上,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约5万亿元,保险公司可投资的资产规模在8万亿元以上,相比2012年,均出现快速的增长。得益于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,中国财富市场按财富总量已居于全球第三。

在海外,一般私人银行或财富管理部门的高净值客户拥有至少100万美元可投资资产,截至2012年底,这部分高净值人群,美国超过300万,欧洲和日本也有200多万。招商银行《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》显示,2012年中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80万亿元,相较20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%;可投资资产规模超过1000万元的高净值人士超过70万人,拥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22万亿元。报告还预计,2013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,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92万亿元,高净值人群规模将达84万人。

但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和发达国家相比,还有很大差距,包括税收政策、法制化程度、市场创新以及深化程度等等,都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。比如,财富管理领域的竞争者越来越多,标准化、同质化程度高的产品和营销网络很容易被模仿和超越,财富管理供给端存在诸多问题。

一般而言,财富管理机构会为申请的客户做长期理财计划,为其从消费支出、保值增值、家庭成员健康、子女教育以及退休安排等全面的规划服务。随着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增多,财富管理市场现在变得炙手可热。

但在过去的两年中,银行理财产品以其风险相对较低、收益稳健以及认购便利的特性受到高净值人群的青睐。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约10万亿元,主要占据低风险理财市场份额,之所以有别于其它各个金融机构,主要原因在于,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在顺应利率市场化大方向下,在金融改革相对滞后于金融市场需求的时间差下的产物。

正如上海浦发银行副行长穆矢所言,中国的商业银行进入财富管理市场有两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是08年之前,多以挂钩指数型银行理财产品为主,虽然试图与国际接轨,但总体看并不成功;第二个阶段是08年之后,商业银行转变思路,纷纷研发出很多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,这个时期的产品多是保底、保收益,它们完全反映出那个时期现实市场中的需求,也因此取得了很大的发展。